行业动态
李兴浩开启志高“去家族化”进程 郑祖义无技术支持难改大
李兴浩把接力棒交给技术出身的郑祖义,被业界认为是志高转型的开始。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空调市场增速放缓之际让技术人员掌握公司的决策权,这或许意味着志高空调今年的最高诉求是技术而非市场
在尚未掌握上游产业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志高开始的“去家族化”进程更像是一个简单的转型宣言。
据志高控股发布的公告透露,自2012年1月4日起,广东志高原常务副总裁郑祖义接替雷江杭出任志高控股的执行董事和董事局副主席。这是郑祖义在今年内接到的第二项人事任命。在此前的元旦节上,郑祖义已正式接替李兴浩任广东志高的董事长。
广东志高是志高控股旗下的核心企业,负责志高空调的生产、研发及国内外销售。在此次人事调整中,广东志高的董事会彻底完成了新老交替,但李兴浩仍是志高控股的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也是广东志高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李兴浩此次卸任董事长职务一事,志高方面表示是公司整体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此前公司已任命多名运营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管理干部担任副总裁,李兴浩今后将更专注于志高集团发展战略的运筹。
李兴浩的部分交权被业界认为是志高转型的开始。据分析,他对空调业务放权后,广东志高原来那种大肆扩张型的理念就会慢慢收缩。
对此,有业内分析指出,即便李兴浩发出了“去家族化”等利好消息,但志高此前大肆扩张的路线下隐藏的短视行为将阻碍其真正实现转型。
去家族化
与珠三角诸多家族企业一样,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是李兴浩于1994年白手起家创立的,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的研发、生产、销售,并于2009年7月13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尽管公司已经成为公众公司,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志高始终没有迈出“去家族化”的脚步,与同为珠三角的家族企业为背景的美的相差甚远。
早在1997年,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即开始对美的内部结构进行改造,借鉴国外家电企业的发展经验,实行以产品划分的事业部分权制。2009年,何享健辞去美的电器董事局主席及董事职务,美的正式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美的多年来在内部进行的“去家族化”改革进程已经初步实现了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的“三权分立”。
随着何享健“去家族化”的推行,美的业绩也是节节攀升。根据美的电器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818.78亿元,同比增长43.24%。
何享健“去家族化”的成功实施让李兴浩也动起了相同的念头。尽管李兴浩坚称“李兴浩是李兴浩,何享健是何享健。现在志高每个事业部都有一个董事会,郑祖义主管的是家用空调事业部”,但李兴浩的此次调整的确与美的当年极为相似:同样是放权,同样是从战略层面管理公司的发展,但创始人仍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同时,据志高方面表示,郑祖义自2005年起担任广东志高常务副总裁,一直参与公司的全面管理,而志高本次的人事调整也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筹划。李兴浩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退居二线,只是更专注于志高集团发展战略的运筹。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上市后,李兴浩曾两次实施期权激励。2010年6月,李兴浩及其私人持有99.46%的志高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布通知,志高集团以馈赠形式转让合共约4640万股公司股票给公司176名成员。之后,李兴浩在公司已发行股本中的实益股份由67.02%减少至57.94%。去年9月,志高控股发布公告,宣布将向管理层授出7.5亿股的期权。据悉,其期权的期限为七年,目的是让公司的核心团队安心,致力于公司中长期的发展。
李兴浩真正迈开“去家族化”的脚步,却遭遇空调增速放缓的困窘状态。
“2011中国空调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冷冻年度(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国内空调市场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国内重点城市空调销售量同比增长20.45%,销售额同比增长28.64%。
对于2012冷冻年度,业界普遍预期谨慎。美的制冷家电集团中国事业本部副总裁王金亮就表示,空调行业2012冷冻年度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行业快速增长的势头或许会放缓,企业对核心要素的掌控能力将决定未来的竞争能力。
全产业链
郑祖义作为清华大学第一代制冷专业博士后,他的成功接棒尽管被业内视为志高向技术转型的开始,但依旧无法掩盖志高此前的诸多弊病。
据2009年志高全年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当年从国家“节能惠民工程”高能效空调器推广补贴政策中获得的政府财政补助金额高达2.336亿元,占到了全年净利润的74%。
补贴政策让志高尝到了甜头,“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出口退税政策”、“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政策的实施让志高2009年的公司纯利润由1.6%提高至5.2%,利润总额达到了3.148亿元。
持续两年的节能空调惠民补贴政策在2011年年中画上句号,失去了节能补贴的空调企业成本压力将随之增大,一直依赖补贴的志高也未能幸免。
据志高方面公告,2011年中报期内亏损1331万元,志高称主要由于公司录得大额非现金开支,包括股本结算股份付款770万元及与非上市认股权证有关之公平值亏损1.376亿元,加上政府补助减少4.448亿元,令期内出现亏损。
为摆脱过分依赖补贴的困窘状态,李兴浩寄希望于借整合产业链来走出困境。但与格力、美的拥有自己的压缩机等上游产业技术不同,志高对于上游产业技术并未过多涉及。
在2011年9月2日的志高全球客户商务大会上,李兴浩所宣布的将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仅仅就是用抱团的形式应对危机,从而压缩成本,但并未掌握真正的上游核心技术。
对此,家电观察家刘步尘表示,志高并没有掌握上游的核心技术,会带来很多转型的不便,志高所谓的全产业链只是一个多家企业的联盟,在多方利益的驱使下,这个联盟存在诸多变数。
而美的、格力两大巨头早就将上游技术视为重中之重。据了解,美的集团控股的广东美芝公司,作为空调压缩机生产厂,其产品不仅满足自用,一部分产能还用于外售,同时也与东芝、三洋变频联合开发变频芯片技术。而在空调电机领域,美的也开始为其他企业提供上游输出。格力则早在“定频年代”就意识到了全产业链的重要性。2004年格力电器就收购了凌达压缩机厂,紧接着在2005年投资4.57亿元新增240万套空调压缩机产能。
就目前而言,即便是成功上位的郑祖义也没有将掌握上游核心技术列为未来工作的重点。2011年9月,面对志高并不出彩的2011年中报时,他对外表示,志高将全面提速变频市场的推进,对上游技术只字未提。郑祖义说,志高2011年度变频产品销量增长了五倍,2012冷冻年度,志高有望凭借“完全直流变频”进一步提高变频总体市场份额。
郑祖义曾经在格力空调任职6年,在2001年格林柯尔掌门人顾雏军全面掌控科龙后进入了科龙从事技术工作,“顾氏科龙”时代科龙创造的“双高效”奇迹就是郑祖义的作品。但有熟悉此人从业经历的分析人士指出,在2005年进入志高工作后,他表现出的依旧是对节能技术的提升,并没有对上游产业技术提出任何见解。
和郑祖义一样,退居幕后为志高谋划宏观未来发展战略的李兴浩,也并未把进军上游技术领域作为重点。在李兴浩的计划中,“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价值链”是志高未来的工作重点。他的思路是,进一步加强公司与供应商以及下游经销商的产业同盟关系,强化“一体化产业价值链”,减少与上游供应链、下游经销链之间的资源整合障碍。